东河区人民法院:多措并举推动执行工作再上新台阶
2025-04-14 18:58:35来源:包头东河区人民法院编辑:赵芳
2025年,东河区法院紧扣“切实解决执行难”目标,以“硬核”举措破梗阻、优环境、提质效,第一季度执行工作取得新成效,共计发放案款3428.05万元。
利剑出鞘:“真金白银”兑现“纸上权益”
“感谢法院,拖欠的租金终于到手,可算不用再发愁了!”刘某等人如释重负,向执行法官表示感激。
2024年,刘某等十人与某公司签订了商铺租赁合同,但该公司未按时缴纳租金18万元。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,公司股东陈某主动提出分期还款,并以名下房产担保,刘某等人同意,双方达成和解协议。但陈某未如约履行,刘某等人多次联系无果,心怀忐忑,再次申请执行。
“如果一直不履行义务支付租赁费用,法院将采取强制措施拍卖担保的房产,用拍卖后的款项偿还租赁费。”执行法官联系陈某告知逃避执行须承担的后果,并到该房产处张贴了执行通知书。
“法官,陈某一次性向我们支付了18万元,我们的矛盾解决了。麻烦法院尽快解封陈某的房子。”三天后,法院收到了刘某等人的结案申请书。至此,十起纠纷一次性执行完毕。
2025年第一季度,东河区法院积极开展专项集中执行活动3次,巧用各类司法强制措施,推动执行案件取得实质性进展,有力保障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彰显了司法威慑力。
创新举措:构建高效执行“组合拳”
为有效破解“查人找物”难题,东河区法院加强与公安、工商联等部门的沟通协作,深入查找被执行人线索,快速及时查询、查封、冻结被执行人财产。
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,主营销售汽车零配件的小微企业,被合作企业拖欠20万元货款,多次催促,款项却迟迟未能到账。企业负责人李某心急如焚,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。
执行法官迅速行动,通过工商信息查询,精准锁定了被执行企业的具体信息。随后联动公安部门,成功查询到法定代表人王某的联系方式。
了解到被执行企业资金周转遭遇临时困难,法官决定采取“蓄水养鱼”式执行措施。经过多次沟通,申请人与被执行企业达成和解方案。每到还款节点,执行法官都会提醒被执行企业负责人,监督还款进度。最终,被执行企业如期还清每一笔款项,纠纷圆满解决。
申请人李某感叹道:“法院多管齐下,执行效率大大提升,我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。”
长效发力:夯实执行攻坚“硬支撑”
东河区法院始终将规范化建设与队伍建设作为提质增效的关键,构建了以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为导向,以员额法官为核心的团队化、集约化、流程化办案体系,在执行业务中推行繁简分流、快慢分道、类案专办、积案攻坚的运行机制。同时,严格规范执行案件流程节点控制,明确财产查控、司法拍卖等关键环节的时限与标准,通过压缩办案周期、强化流程监管,全面提升执行质效。
此外,东河区法院还建立了“执前督促+信用修复”源头治理机制。今年以来,执前督促化解率逐月上升,共为24家企业、80名个人完成了信用修复,营造了“守信受益、失信受限”的社会氛围。
又是一年春好处,扬帆破浪正当时。东河区法院将继续鼓足干劲不松懈,常态化开展专项执行行动,不断完善执行联动机制,用足用好强制执行措施,让更多胜诉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力度与温度,为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司法动力。